考研迎来弃考高峰,或有百万考生“划水”,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吗

距离一年一度的研究生初试还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紧锣密鼓准备最后冲刺的同学,此刻已经无暇顾及学习以外的事情,不复习到考研前的最后一秒,这些“考研党”就不会放弃。

能安心复习的同学,无疑是想让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收获一些别人不具备的优势,学校所属双非,没有保研的名额,想要上岸,就得靠学生自己努力。在这学习的时刻,学生们除了想着自己能考上,也有另外一种心思:弃考的同学最好是多一些。

这样一来,自己的竞争压力就会少一些,但是想上岸,靠的绝不是这种侥幸心理。不过近年来考研的报考人数呈现猛增的趋势,同时弃考的同学,倒也在增长。

考研迎来弃考高峰,或有百万考生“划水”

考研这件事如果不是一时兴起,那么弃考这件事也不会草率地出现,考研不同于高考,据统计,近10年来,考研录取率都在30%左右徘徊,有些同学报考的时候信心满满,越是临近考试时间,就越是信心不足,之后就出现了“临阵脱逃”的现象。

每年几十万的弃考人数,侧面反映出了考研的难度在

不断升级。小时候上学,期末考试之前生个病什么的,顶多是没成绩,也不用补考,但是上了大学之后,弃考就意味着要挂科,直接和学分挂钩。

虽然考研弃考不会扣学分,但是还是和大学生的学分有关系的,比如有的学校有规定,学生在考研成功之后,可以给直接加学分,这就影响毕业时的绩点。

有的同学抱着考研必胜的决心,开始准备学习,在这个过程中,专业课的知识落下了不少,出现挂科的现象,但是学生想着能用考研的分数加回来,也就觉得没什么。

当学生发现自己的考研生涯好像机会渺茫的时候,也就想起了弃考的事情,弃考这个词在学生学习压力增加到一定的程度之后,总是时不时地出现在脑海中,最后成了现实。

根据一些考研机构的预估,23年考研将迎来弃考高峰,或有百万考生“划水”,复习的时候就失了先机,面对考试的压力,一时之间意识到以自己的水平,上岸这件事可能会遥遥无期。

考研弃考,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吗?

弃考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学生自己放弃了,本来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可能会受到别人的嘲笑,或者是家长的数落,不过这些学生都能自己消化。

但有人说,这些考研的铜须而弃考就是一种资源的浪费,考试安排、场地、监考老师的培训和实际工作,这个过程都需要费用,学生的报名费也算是浪费了。

其实根据准备程度的不同,有的同学确实存在资源浪费的现象,小一点的无非就是花钱买了一些书籍、资料,大一些的就是报班学习的费用,一般都由家长支付,一个线下考研班,也要几万元的学费。

不过这学都是学生本身的资源耗费,如果学生和家长没有觉得是浪费,也没有什么好争议的。只是学生弃考的原因值得注意。如果是盲目报考的同学,那可能一开始就没拿出学习的态度。

如果是在学习的时候感觉自己没有状态,选择了及时止损,这样的同学选择也无可厚非,直接毕业把精力放在找工作和考编制上也可以。

弃考的只是一小部分,留下来的才是考研的主力军

学生们要注意的是,考研弃考这种事情每年都会有,而且弃考的人数也不少,但是这都不能直接影响其他正常备考的同学,该怎么学习还是怎么学习,所剩的时间不多,如果能多背一个单词,多做会一道数学题,那在考场上,胜算也会多一些。

留下来的是真正考研的同学,他们对自己有信心,一开始也不是抱着“试试看”的观点报名的,对于自己报考的大学和专业早就做好了充分的了解,或许这才是值得大部分学生学习的点。

其实在考研这件事情上,值得让学生关注的,就是报考院校的动态,专业内的保研数额多不多,有没有临时更改考试教材的事情,还有就是专业会不会突然缩招,或者直接被砍掉。

笔者寄语: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希望每个考研学子都能够稳住,不管报考和弃考的人数怎么变化,守住自己的实力,就是以不变应万变的好方法。

今日话题:你怎么看待考研弃考这件事?(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可联系删除)#我在百度学技能#

Add a Comment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京ICP备14027590号-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