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考研人数大幅增加,应届生表示太难了,网友 唠叨不如多用功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本科学历大幅贬值,考研升学成了很多人的翻身“赛道”。虽然说是研究生招生名额由保研学生和考研学生两部分组成,但只有少部分的学生能够幸运保研,还有大部分学生只能靠自己考研去上岸。

此外考研的人数正在逐年增长,甚至有二战、三战或四战的学生。对于应届生来说,这是一种巨大的挑战。

因为考研分为初、复试两部分,不只是单纯的一考定终生,而且在复试中对面试学校招生的了解是很有优势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考生多准备一段时间有利于上岸,应届生们要注意了!

2023年考研人数大幅增加,应届生上岸确实太难了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高等教育体系的完善,学生对自己的学历有了更高的要求,每年的考研人数都在攀升,2021年考研人数为377万,而2022考研人数却达到了457万多人,2023年的考研人数已突破500万大关,其中复读的考生占比也在逐年增加,应届生的压力不小。

考研人数越多,意味着竞争越激烈。而从多地的数据来看,这个趋势是全国统一的。比如说四川省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25.8万人,较去年增加0.4万人,增长了1.53%。全省共置报考点66个、考点98个。

在安徽,今年的报考人数相较于2022年研考报名增加了1.53万人,再创安徽省历史新高。在已经经公布的省份报考数据中,除个别省外,多数省份都有明显增幅。

虽然说,应届生相较于往届生有一定的优势,用一年的充分准备是可以上岸的,但一定要注重自身的心态问题,不要半途而废或者陷入焦虑和“emo”状态,优势,机遇和努力是并存的,考研不难不遍地研究生啦。

学生考研需求强烈,不惜赌上几年的青春,笔者认为原因有以下三点:

第一,需求影响供给。人才市场对本科学历的人才需求已经饱和,迫切需求更高学历、水平的研究生。同样学生们为了更高的薪资和待遇,也愿意去迎合市场的需求。

这是一个双向的供给关系,虽然会加剧学生们的竞争,但本国的大环境就是如此,资源是有限的, 学生们别无选择。

第二,疫情的影响。学生们每天被封在学校里,和社会没有充足的接触,自然就对就业产生了恐慌,不知道自己该去做什么。而且这几年大学生就业趋势糟糕,大学生面临着企业不招人的窘境。现在考研作为的大势所趋,自然很多学生选择随大流去考研。

第三,国家政策的影响。国家支持高等教育体系和人才保障制度的完善,并为此投入大量资金。研究生考上后,政府会给大额的奖学金和助学金,支持其完成学业。在这样优渥的政策待遇下,很多学生都不能抵御其的诱惑,选择义无反顾的投入考研的洪流里。

应届生应该努力提升自身,争取一次考研上岸,而不是唠叨考研难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应届生要想在考研大军里脱颖而出,那自身必须要付出更多努力,当然努力也要讲究效率,切记不能假努力,打着“考研”的旗号,实则是逃避就业的责任。

这样的考生,每年是很多的,他们每天都风雨无阻的去图书馆,看似很努力,但这其实是在打消耗战,消耗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真到了那时候,考研没考上,工作没找好,最终考生会自食恶果。

应届生在备考时不能漫无目的的备考,要在前期确定好目标专业,中期不断积累,后期归纳总结。如果学生不能在前期确定目标院校和专业,那么只会让自己的努力没有方向,最终导致二战、三战。

彻底陷入到考研的漩涡里,无法顺利上岸。应届生一定要打起十二分精神,知晓自己到底要什么,这样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考验中。学生想要一次上岸,就要付出十分的努力,而不是唠叨考研难,做没有实际效力的无用功。

笔者寄语:考研并不是大学生唯一的道路,但既然选择了这条道路,就一定要坚持走下去。如果你还是大一大二的学生,也想要通过考研改变学历,不必要过早投入到题海中。

可以给自己弄一些加分项,比如说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证书、国家奖学金等奖项,有了这些,你在研究生复试中会更如鱼得水,从而实现自己的考研梦,但若是学生没有目标,盲目考研,最终可能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今日话题:你对学生考研还有那些意见和建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Add a Comment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京ICP备14027590号-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