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设计领域)工作会议…

2022年12月1日上午,第四届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设计领域)工作会议暨新版学科目录下设计专业学位建设研讨会在线上召开。本次会议由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主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承办。

美术与设计分委会召集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杨冬江,教指委副主任委员兼美术与设计分委会召集人、中国美术学院副校长曹晓阳,南京艺术学院副校长谢建明,景德镇陶瓷大学副校长吕品昌,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宋协伟、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党委书记范圣玺、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冯信群、苏州大学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李海明、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潘长学、江南大学设计学院院长魏洁、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辛艺华等委员,教指委秘书长、中央音乐学院学位办主任宋慧文以及秘书处办公室主任刘德坤共同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宋慧文秘书长主持。

与会专家

杨冬江、曹晓阳、吕品昌、谢建明分别围绕“新时代背景下设计专业学位类别的定位与方向”“关于设计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以及培养方案、毕业成果的标准制定”“如何抓住机遇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评价体系的质变”三个议题进行主旨发言,宋协伟、范圣玺、冯信群、李海明、潘长学、魏洁、辛艺华等全体参会人员针对议题展开讨论。

杨冬江以《新时代背景下设计学科与专业的内涵式发展》为题,从学科专业目录调整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以及设计专业学位类别今后的发展方向与定位等方面出发,提出应当尽快健全设计领域分类培养体系,做好规模结构调整,真正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质变和评价体系的质变,积极探索构建面向未来的设计学科与专业建设管理的全新机制;不同院校应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有效协调设计专业学位类别与设计学一级学科的学科专业建设;认真梳理专业博士指导教师的任职资格条件,抓紧完成设计专业学位类别尤其是设计专业博士的招生、培养以及毕业环节(创新成果)标准制定的各项工作。曹晓阳的主旨发言,从新版学科专业目录带来的契机和挑战出发,建议加强学位授权点建设、推动学科分类发展、重塑学科专业布局;新版目录将设计学调整至交叉学科,为了更好地回应国家战略需求,更应强调融合发展,设计专业学位必须强化创作导向,强调设计的艺术性;重建设计人文,作为学理依据和支撑以夯实基础,完善专业学位课程体系。吕品昌以《设计专业博士培养方案和毕业成果标准》为题,阐述了设计学在交叉学科和艺术学门类下的招生现状,并以景德镇陶瓷大学设计学博士招生及培养为例,介绍了该校新文科背景下设计专业博士培养方案制订原则、培养年限、学位原创性作品要求等方面的举措。谢建明以《新时代背景下设计专业学位类别的“定位与方向”》为题,阐述了设计学是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学科专业目录的更新说明设计有更大的发展机遇,将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创新赋能产业;同时他以全球著名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为例,介绍了关于设计专业博士授权点以及培养方案、毕业成果标准制定方面的一些思考。

参会人员围绕议题进行主旨发言及讨论

在自由讨论环节,各位委员提出:此次新版目录的调整,体现了国家对于高层次艺术人才培养战略的新要求,凸显了新时代艺术学科的发展格局,对艺术专业学位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设计专业学位的建设应以坚持实践为导向,通过专业方向的设置、核心课程的梳理、人才培养质量与毕业考核标准的制定,完善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委员们强调,应当以此次学科专业目录调整为契机,以专业建设为引领,各高校应在立足自身发展文脉和地缘特色的前提下,结合当地特色和办学理念,理顺自身发展的逻辑和教育教学规范的对应关系,凸显各自优势与特色。

杨冬江进行总结发言。他首先非常赞同各位委员发表的意见和观点,如关于学位点建设的重要意义,设计专业学位如何产出更多的理论建树和实践成果从而引领行业发展,关于设计领域对重大课题如何认定等问题。他指出,未来设计专业博士的培养,在完成高水平实践成果的同时也应注重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的相互印证与提升;在分类培养问题上,设计博士在未来行业发展和国家建设中应起到领军作用,避免与设计学博士在招生、培养、毕业环节出现同质化现象。基于此,他指出了两个重点:一是如何群策群力,制定符合当下时代背景和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要求的专业博士定位与标准;二是如何将标准和培养方案推行,让相关院校明确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的区别,了解其不同的目标、定位、意义,不断提升专业学位建设与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排版 | 土申

图文编辑 | 罗雪辉 张雪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Add a Comment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京ICP备14027590号-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