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3版笔记及考研真题题库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3版笔记及考研真题题库简介:

本文为节选,源自攻关学习网完整版,题库含真题/章节课后习题/答案解析/模拟考试(具体请查阅),每年进行更新。

资料全称: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3版笔记及考研真题题库摘录:

概念题

1社会工作[杭州师范大学2018年研:北师2016年研:湖北师范2016年研;山东大学2015年研;社科院2015年研;扬州大学2015年研:西南大学2010年研:华中农大2010年研]

答:社会工作是指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专业方法,帮助有需要的困难群体,解决其生活困境问题,协助个人及其社会环境更好地相互适应的职业活动。

2茵奇蒙

答:玛丽-药奇蒙,美国学者,是社会个案工作的开山鼻祖。1917年出版了第一部对专业社会个案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社会诊断》一书,试图使社会工作方法成为一套独立的知识。《社会诊断》采用医疗模式,认为贫穷是一种社会“疾病”,而友好访问员就是像内科医生一样的社会医师,运用“研究一诊断一治疗”的框架科学助人。《社会诊断》一书标志着个案工作专业化与学科化的开始,开启了社会工作作为“科学的慈善”专业的新时代。此后她又发表《什么是社会个案工作》,使社会个案工作作为一种专业方法被社会工作者普

遍接受。

3案主[西南大学2010年研]

相关试题:

(1)受助人[社科院2017年研]

(2)受助者[南航2016年研]

答:案主又称受助者,是指遇到困难,自己不能解决并愿意接受社会工作者帮助的人。他们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愿,并采取行动与社会工作者互动。受助者是服务的接受者,没有受助者,社会工作就失去了必要性。社会工作者要与案主建立专业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案主的利益高于社会工作者的利益,社会工作者应为实现案主的利益、满足案主的需要而开展工作。绝不允许社会工作者因自身的利益或需要而损害案主的利益。这和一般人际关系中强调互惠明显不同。

4社会保障[青岛大学2015年研]

答:社会保障(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公民在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5社会服务[华科2020年研]

答:社会服务是以劳务为主要形式向有困难的社会成员,特别是社会弱者提供的改善其处境的活动。它是将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传至有需要社会成员的过程。狭义的社会服务是指直接为改善和发展社会成员生活福利而提供的服务,如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生活福利服务。广义的社会服务包括生活福利性服务、生产性服务和社会性服务。其中,生产性服务是指直接为物质生产提供的服务,如原材料运输、能源供应、信息传递、科技咨询、劳动力培训等。社会性服务是指为整个社会正常运行与协调发展而提供的服务,如公用事业、文教卫生事业、社会保障和社会管理等。此外,社会服务按服务性质可分物质性服务和精神性服务。

6社会工作价值观[广州大学2021年研;华中农大2018、2014年研;北京城市学院2014年研;南京理工2011年研]

答:社会工作价值观(values )是指社会工作者所持有的助人观念。它包括对助人活动的看法、对自己及受助者关系的看法。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是利他主义,尊重受助者的权利和选择。任何社会工作的开展都是社会工作者在一定价值观的基础上进行的,可以说,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实践的基本前提和操作指南。它不仅规范了社会工作的目标和意义,也规范了社会工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以及社会工作机构、社会工作者的行为和态度。没有一定的价值体系的指导,社会工作也就不会存在,更不可能得到发展。因此,价值对社会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7助人活动[南京理工2011年研]

答:助人活动是指社会工作者依据其价值观、利用专业方法,向服务对象提供帮助或服务的行动,也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互动及合作的过程,它是社会工作的外在表现。助人活动是社会工作的关键,它是助人愿望的传导者,同时也是助人和受助的实现过程。

8专业关系[社科院2020年研;广东T业大学2014年研;中山大学2011年研;南京理T2011年研;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研]

答:专业关系是指社会工作者以一个专业人员的身份与他(她)努力使之发生变化的系统之间所建立的关系,是社会工作者与受助者之间的一种专业协助关系。也可以说专业关系是助人者与服务对象之间在协商的基础上通过签订合约建立起来的结构性的、有期限的角色联系。专业关系有效与否的关键在于服务对象对助人者是否接纳与信任。国外有学者认为专业关系是社会工作者提供的一种媒介物,案主可以通过这种媒介做出某种选择,决定是否及如何接受帮助。

简答题

1社会工作的涵义与构成要素。[武汉大学2011年研]

相关试题:

(1)简述社会工作的要素。[华南师范大学2020年研;南航2015年研]

(2)简述社会工作的基本要素。[安徽师范大学2017年研]

(3)社会工作过程有哪些基本要素?[扬州大学2015年研]

(4)社会工作的基本要素。[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研]

(5)助人过程主要涉及哪些因素?它们各起什么样的作用?[华中农大2014年研]

答: (1)社会工作的涵义

社会工作是指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专业方法,帮助有需要的困难群体,解决其生活困境问题,协助个人及其社会环境更好地相互适应的职业活动。

(2)社会工作的构成要素

①服务对象,是社会工作者直接服务或帮助的对象。

②社会工作者,是服务和帮助的提供者,是社会工作过程的首要构成部分。

③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者所持有的助人观念。

④专业助人方法。社会工作是专门的助人活动,助人方法作为达到助人目的的手段和措施,在服务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⑤助人活动,是社会工作者依据其价值观向服务对象提供帮助或服务的行动,也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互动及合作的过程。

②伊丽莎白《济贫法》对社会工作发展的意义。[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研]

相关试题:

(1)《伊丽莎白济贫法》[概念题,山东大学2018年研]

(2)济贫法[概念题,北师2016年研]

(3)伊丽莎白济贫法对社会工作的发展有什么意义?[扬州大学2015年研]

答:伊丽莎白《济贫法》对社会工作发展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伊丽莎白《济贫法》对社会工作发展的意义。[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研]

相关试题:

(1)《伊丽莎白济贫法》[概念题,山东大学2018年研]

(2)济贫法[概念题,北师2016年研]

(3)伊丽莎白济贫法对社会工作的发展有什么意义?[扬州大学2015年研]

答:伊丽莎白《济贫法》对社会工作发展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负起了社会救助的责任,并直接参与了社会救助活动的组织工作。这在某种意义上为社会工作的诞生创设了一个合法性前提,使社会工作专业的诞生有了良好的社会基

(2)伊丽莎白《济贫法》从立法的角度确立了助人自助的观念,这既是一个救助原则,又是一个救助理念。伊丽莎白《济贫法》承袭以前的济贫立法中关于“有劳动能力的乞丐”的概念,对不同情况的贫民施以不同的救助,使社会资源得以更有效的利用,同时也可以避免刺激一些人的“懒汉”思想。

(3)对于社会工作的发展来说,伊丽莎白《济贫法》最重要的作用还在于它确定由专业人员从事济贫救助活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将救助人员的专业化视作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开端。

(4)伊丽莎白《济贫法》所实施的院外救济也是社会工作提供服务的一种基本形式。总而言之,伊丽莎白《济贫法》对现代社会工作专业的形成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3简述社会工作专业关系的基本特点。[吉大2019年研]

答:社会工作专业关系的基本特点包括:

(1)目的性。专业关系是为专业的目的而建立的,它的建立是为了协助受助者,即通过工作者与受助者的工作要能解决或防止个人、家庭或社区的问题,或发展受助者的潜能。专业关系具有一定的时间限制,是一种暂时性的工作关系,当受助者的问题得到解决后,双方关系建立的前提消失,关系必须结束。

(2)以受助者为本。从本质上说,建立专业关系不是为了工作者的需求,不以社会工作者自身的利益为前提,而是为了满足受助者的需求,在专业服务的范围内,受助者的利益高于工作者的利益。

(3)非平等性。在专业关系中,工作者与受助者的地位并非完全平等。双方的互动,以受助者为重点,受助者一般要提供必要的个人资料让工作者能够多方面地了解,从而使社会工作者的协助是有效的,而工作者则不必这样做。

论述题

论中国社会工作职业化的路径。[河北大学2016年研;中山大学2011年研]

相关试题:

(1)社会工作职业化与专业化。[青岛大学2017年研]

(2)论述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化、本土化与职业化路径。[安徽师范大学2017年研]

答:我国的社会工作发端于20世纪初,在二三十年代有较大发展,后又中断。90年代以来,我国的社会工作专业尤其是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迅猛发展,社会工作作为一门学科已经成形,而作为一种职业却始终未成形。社会工作职业化问题日益成为制约社会工作专业发挥其应有社会功能的瓶颈。中国社会工作职业化的路径有以下几种:

(1)提高社会对社会工作专业及职业的认同度

现代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社会工作,和传统意义的社会工作不同,不是单靠热情、意愿就能够胜任的,也不是任何人都可以从事的。应当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动员,特别是通过普及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不断强化党政机关、社会组织及社会大众对社会工作及社会工作职业的认同。

(2)明确社会工作者(人才)的岗位设置

没有相对明确的工作岗位,社会工作职业化是无从谈起的。在我国推进社会工作职业化之初,应当联合政府、学术界、社会福利机构等方面的力量,结合中国实际并借鉴国(境)外经验,对社会工作岗位的特征(要求)加以明确界定,科学测算一定时期内国家对社会工作者(人才)的数量及结构的需求,对现有的社会工作岗位加以规范化建设,同时根据需要加快社会工作岗位的开发。

(3)健全社会工作职业制度体系

为稳步推进社会工作职业化,当前应在各级政府主导下,尽快建立健全社会工作职业制度体系,特别是职业资格认定制度、职务(职称)晋升制度、绩效考核制度、薪酬福利制度、在职(业余)培训制度等的建立与完善。

对入职资格的严格要求需要相应的薪酬福利制度相配合,没有一个富有激励功能的薪酬福利制度,社会工作职业也是缺乏吸引力的。鉴于社会工作奉献、利他的职业特点,国家在统筹制定薪酬福利制度时,应注意向社会工作职业倾斜。社会工作职业薪酬福利

制度要与职务(职称)体系密切结合,并与绩效考核制度紧密挂钩,以提升社会工作者的积极性。

(4)加快第三部门发展,拓展专业服务的发展空间

在我国,长期以来,所存在的社会工作主要是一种直接针对社会上的困难群体,由政府相关部门(如民政部)或群团组织开展的带有行政色彩的服务活动,即行政性、非专业化的社会工作。

试述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背景。

答: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资产阶级革命、人道主义的张扬。以文艺复兴为先导的资产阶级革命,主张恢复古代世俗的思想文化,主张以人为中心。法国大革命进一步张扬了人道主义,把自由、平等、博爱写到自己的旗帜上。

(2)工业革命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18世纪60年

代,英国首先完成了工业革命。到19世纪
30年代,法国、德国也相继完成了产业革命。工业革命不但使这些国家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而且也对社会关系、社会结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整个社会日益被划分为两大阶级,即资产阶级、无产阶级。财富与贫困、特权与无权的两极分化,使两个阶级日益尖锐地对立起来。

②资本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打破了以往封闭的农村经济,也迫使农业劳动力转化为工业劳动力。大规模的社会流动,破坏了农村的社会结构、家庭结构。

③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价值蔓延,冲击着以往的社会关系,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为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利己主义得到充分扩张。

④社会问题大量出现。在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自由竞争使得竞争中的失败者沦为一群贫困、无助的人,贫穷、饥饿、失业、堕落充斥着社会。

……

本文源自攻关学习网。

Add a Comment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京ICP备14027590号-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