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博《生态学》考研真题整理

??外来物种是指那些出现在其过去或现在的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潜力以外(即在没有直接、间接引入或人类照顾之下而不能分布)的物种、亚种或以下的分类单元,包括其所有可能存活、继而繁殖的部分、配子或繁殖体。

(2)外来入侵物种

外来入侵物种是指当一个外来物种引入后因新的环境中没有与之相抗衡或制约它的生物而成为真正的入侵者,打破平衡,改变或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生物多样性的物种。

(3)举例说明外来物种和外来入侵物种的异同

①相同点

a.通过自然原因或有意无意的人类活动而被引入一个非本源地区域。

b.在当地的自然或人造生态系统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具有高生长速度、强大繁殖能力和快速蔓延的能力。

c.可耐受各种环境,可以改变生长模式以适应现有环境,给当地的生态系统或地理结构造成明显的损害或影响。

②不同点

a.外来物种中,一部分是因为其用途,被人类有意地将其从一个地方引进到另外一个地方,这些物种被称为引入种,如美国樱桃、野生大豆等。这些物种大多需要在人为照管下才能生存,对环境并没有危害。

b.外来物种在新环境没有天敌的控制,加上旺盛的繁殖力和强大的竞争力,会称为入侵者,排挤环境中的原生种,破坏当地生态平衡,甚至造成对人类经济的危害性影响。如红火蚁、福寿螺、布袋莲、非洲大蜗牛、巴西龟、松材线虫等。

2试述植物是如何通过调节根系吸水和叶片蒸腾来保持其体内水分平衡的。[山东大学2018研]

【答案】

在一定时间内,植物吸收水的数量与蒸腾损失的水的数量之间的差值即为水分平衡。当根系的吸水不能满足叶子的蒸腾需求时,为负平衡;相反,当叶片减少导致蒸腾作用减弱时,如果根系吸水没有变化,则为正平衡。植物的水分平衡是种动态平衡,白天大部分时间内,由于植物的蒸腾作用超出水分吸收,常为负平衡;到傍晚或夜间才出现正平衡或接近正常平衡,前提是土壤中贮存有足够的水。

(1)在干旱期间,植物的水分平衡通常经过一整夜也不能完全恢复,因而水分亏缺逐渐积累起来,直到下次降水才会得到缓解或恢复。

①干旱地区的植物通常具有广泛分布并能到达地下水的根系,或者具有发达的贮水组织,所以它们可以不必通过减少蒸腾来避免水分负平衡的发生。这是它们对干旱环境适应的一种表现。

②生活在干旱地区的植物一般为小叶型,有些植物的气孔深陷在叶片内,还有些植物体表面覆盖有不透水的蜡质层,这都是对减少水分蒸腾的适应。

(2)在湿润地区,植物避免水分负平衡的适应策略是减少气孔的开放度和开放时间。起初,蒸腾作用可能只是在白天部分时间内降低,随着水分亏缺加重,气孔在白天大部分时间关闭而只有在早晨和傍晚开放;最后,气孔蒸腾完全停止,蒸腾作用只有通过角质层途径完成。

3“时间演替”和“空间演替”是群落演替的概念,也是研究群落演替的方法。如何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开展植物群落演替的研究工作?[中山大学2018研]

【答案】

(1)时间演替

时间演替是指地点相同,而时间不同的演替。

(2)空间演替

空间演替是指时间相同,而地点不同的演替,指植被类型的分布或生态系列。

(3)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开展研究工作

演替不光是生态系统在时间序列上的替代过程,而且也是生态系统在空间上的动态演变。演替的空间属性有演替系列的格局、范围、尺度、演替方向和速率、稳定的程度、多样性以及在自然和人为干扰下的恢复等。

①研究同一个地点植被类型随着时间不断推移而出现的数量及种类的变化,了解该地区植物群落演替程度,从而推算出抗干扰能力。

②将一个地点的植物演替与同一时间阶段的另一个地点植被演替变化进行对比,了解不同地区植物群落演替程度,以及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条件得到影响演替的因素。

4氮元素循环失控会引发哪些环境问题?如何调控?[扬州大学2019研]

【答案】

(1)氮元素循环失控引发的环境问题

①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中的氮主要来自生物体的代谢和腐败以及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氮肥的流失等。水体中有过量氮会造成富营养化,使水质恶化,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与繁殖。此外,大气中的碳氧化物还会随降水进入水体造成富营养化,破坏生态系统。

②臭氧层破坏:

土壤中的固氮菌和植物的根瘤菌、蓝藻等会将空气中的单质氮转化为化合态氮(如氨、硝酸盐),供植物作养分。但过量氨或铵盐的存在,会使土壤的土质变坏,反而有害于植物生长。此外,土壤中的硝酸盐可经反硝化作用生成一氧化二氮,进入大气中与臭氧发生化学反应而损耗臭氧层中的臭氧。

③酸雨;

④温室效应;

⑤地下水中的NO2-、NO3-具有致癌作用;

⑥光化学烟雾。

(2)氮元素循环调控

①转变能源利用途径:

大气中的氮氧化物主要来源于矿石燃料的燃烧,因此,使用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可以大大减少氮的排放。

②保护植被:

植被可以吸收矿质元素,改变其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循环路径。

③合理施用氮肥;

④生态工程技术:

a.充分利用土地和植物的净化能力截留N、P、泥沙等物质。

b.利用湿地或水陆交错带的自然净化生态功能,截留净化农业径流中的N、P及有机质,然后将底泥还田,加强N、P等物质在陆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减少农业生产对水体的污染。

c.在流域或湖泊的岸边按照不同的功能种植不同的植物带,充分发挥植物带的生物净化功能。

5比较r-选择和K-选择两种进化对策的差异。[中山大学2018研]

【答案】

(1)r-选择

有利于增大内禀增长率的选择称为r-选择。其种群密度很不稳定,通常出生率高、寿命短、个体小,缺乏保护后代的机制,子代死亡率高、有较强的扩散能力,适应于多变的栖息生境。

(2)K-选择

有利于竞争能力增加的选择称为K-选择。其种群密度比较稳定,经常处于K值周围。这类动物通常出生率低、寿命长、个体大多具有较完善的保护后代的机制,子代死亡率低多不具较强的扩散能力,它们适应于稳定的栖息生境。

(3)r-选择和K-选择两种进化对策的差异(如下表所示)

表r-选择和K-选择的差异

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Add a Comment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京ICP备14027590号-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