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时北影考研2023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考研全攻略

原标题:考研北影考研 | 2023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考研全攻略

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简介

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是北京电影学院成立的五大研究院之一。研究院成立的宗旨是整合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术研究力量和资源,吸纳院外海外优质智力资源,增强北京电影学院科研实力,提升中国电影文化理论研究水平;放眼国际,发挥文化智囊、创作引领、理论创新、教学探索的作用,打造代表中国电影学术研究水平的品牌智库。研究院的主要工作包括:重大、前沿性影视文化理论课题的研究;开展与海外高校、科研机构的学朮交流与合作;北京电影学院学术型研究生教学,探索高端理论研究人才的培养模式;“2011计划”的推动与实施。研究院下设五个研究所:电影创作与批评研究所、电影文化与理论研究所、中外电影研究所、儿童电影研究所、纪录电影研究所。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的宗旨是

整合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术研究力量和资源,吸纳院外、海外优质智力资源,增强北京电影学院的科研实力,提升中国电影文化理论研究水平放眼国际,发挥文化智囊、创作引领、理论创新、教学探索的作用,打造代表中国电影学术研究水平的品牌智库。

招生简章研究方向

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招收学术型硕士,包含艺术史与视觉文化、电影理论与批评两个方向。

艺术史与视觉文化

研究方向特点:本研究方向旨在培养以艺术史(含电影史)为主要研究领域的复合型研究人才。该方向强调在“视觉文化研究”等新兴知识领域中开展艺术史(含电影史)的研究,强调艺术理论,特别是影像理论在艺术史书写中的关键作用。本研究方向要求考生具备有关艺术史和电影史的基本知识背景,了解视觉文化研究的基本理论、观念、方法和议题,能对艺术史进行除编年史之外的深层次、多元化的把握,为未来继续深造,或从事创意与策展、艺术编辑等工作打下专业基础。

电影理论与批评

研究方向特点:本研究方向以电影历史与理论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指导研究生建构一个全新的电影深度研究框架,研究中国和外国电影的艺术状况和产业道路,研究中国和外国电影的叙事肌理和文化价值,使研究生在宏观层面和微观角度双重把握世界电影的真实处境,促进学理研究与创作实践的互动并进,通过教学研讨,提升研究生的理论水平和创作视野。本研究方向重视对研究生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理论提升实践的文化价值,以实践推进理论的认知深度,要求学生对学术前沿有敏锐的感知和深入的把握,要求学生在融会贯通的前提下熟练地运用理论方法体系创造性地开展分析研究,最终养成能够满足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和承担批评写作、创作实践的能力。

导师介绍

吴冠平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主编。曾任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系主任(2012~2018),《电影艺术》杂志社社长、主编(2006~2013)。在《电影艺术》杂志社工作期间,不仅编辑发表了许多有价值的学术理论文章,发现了一批有潜力的青年学者,同时在2005年创办了中国最早扶持推介青年电影人与电影作品的影展——华语青年影像论坛,到2018年已举办十三屆。2014年,创办北京国际电影节“注目未来”(Forward Future)国际展映单元,面向国际,用中国的眼光发现电影艺术的未来之星。2018年起,任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主编,承担学院博士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建设等工作,在学术上致力于电影批评、中国电影史,影像学理论的研究。

主要文章

1.《现实主义的世俗相貌与时代意义》(《中国文艺评论》2018年第10期)

2.《当下中国电影的美学之变》(《当代电影》2018年第2期)

3.《新创意阶层的崛起与新类型电影的建构》(《现代传播》2018年第2期)

4.《美学讨论关注终极命题》(2017年5月11日《人民日报》24版)

主要著作

1.《陆上行舟——新世纪中国导演访谈录》(独著 北京:人民东方出版社2015)

2.《坐看云起等风来:中国当代电影评述 2003-2014》(主编 北京:东方出版社2016)

主要科研

1.“中国电影评论思想研究1977~2012”(14BC033)(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负责人)

2.“近期国际影展获奖新导演作品研究”(XYSG201416)(艺术观教育理论校级科研项目,负责人)

录取分数线解析

北京电影学院的考试阶段分为初试和复试,复试成绩采用百分制,为复试各项考核成绩之和。复试不合格者(低于60分)不予录取。

总成绩的计算方法为总成绩(满分100分)=初试成绩(满分500分)/5×50%+复试成绩(满分100分)×50%。

北京电影学院初试考核兼顾艺术常识积累和实践创作能力,从初试进入复试要在满足考研国家线的基础上,再满足各个院系自划单科分数线。

以下是近两年的复试分数线情况。

2022年报考“艺术学”门类各学科(学术学位)、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总分不低于361分,政治理论、外国语不低于40分,业务课均不低于60分。

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各个方向进入复试的分数线要求。

此处,要注意一点,2022年相对2021年,公共课分数线提高了一些,专业课单科线高了很多。

最终录取初试分数线

2021年报考“艺术学”门类各学科(学术学位)、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总分不低于346分,政治理论、外国语不低于38分,业务课均不低于57分。

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各个方向进入复试的分数线要求。

最终录取初试分数线

备考初(专业 考试内容为主)+复试 建议

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招收学术型硕士,初试科目一共四科,两个方向除了业务课二的考试内容不同之外,其他三科都一样。

初试科目

1、思想政治理论

2、英语(一)

3、业务课一:艺术基础理论

4、业务课二:艺术史与视觉文化或者电影理论与批评

业务课一艺术基础理论考试题型为名词、简答和论述,内容涵盖艺术概论和中外文艺常识。

参考书目(部分)

业务课二

艺术史与视觉文化方向主要考察学生对艺术史(含电影史)知识的熟悉程度,要求学生对东西方艺术史的发展脉络有大致的认识,对艺术的生成与生产、艺术的风格与流派、重要的艺术运动以及艺术与文化的关系等有初步的掌握,此外,要求学生对视觉文化研究具备基本的理解,对艺术史与文化理论相结合的史学研究方法有所了解。

电影理论与批评方向考试科目侧重中外电影历史与理论知识的考查,要求考生掌握中国电影史、外国电影史、电影理论史的基础知识,熟悉电影史论研究方法,了解电影学前沿问题,同时要求考生熟悉中外电影史经典作品,并拥有较强的艺术鉴赏能力以及一定的理论思辨能力。

复试阶段

最近疫情反复,进入复试面试阶段,一般为线上面试,考核内容一般分为(1)外国语听力及口语测试(随面试一同考核);(2)专业面试:考生以抽签方式确定面试题目。除此以外还需要提交个人简历文档、获奖证书、个人公开发表的作品或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文章,以及其他能证明自己科研能力的材料。若是线下的复试方式,两个方向的考生都需要携带个人简历文档、获奖证书、个人公开发表的作品或与

本专业相关的学术文章,以及其他能证明自己科研能力的材料。同时,电影理论与批评方向要进行专业笔试,考试内容为电影学综合写作,艺术史与视觉文化方向需要进行专业笔试,考试内容为艺术学综合写作。

总结

从近年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考研考核内容和录取分数线情况来看,两个招生方向对电影史论和艺术史和视觉文化史的要求都很好,平时多积累艺术理论和美学常识,不仅打好专业基础,也要了解电影以及艺术理论的前沿和热点问题,养成学术研究的问题意识。关注学术界重要的期刊和研讨会的关注议题。尽量多参加各类学术写作的比赛以及多发表文章。同时加强英语学习,掌握应用一门外语是学术研究的基础,祝各位同学顺利上岸!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Add a Comment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京ICP备14027590号-343